提交需求
賽事與廣告咨詢合作,請?zhí)顚懶枨蟊韱?,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與您聯系!
作為一個由專業(yè)崗轉為管理崗的新人,如何快速的適合新的管理角色,掌握這四個法則,能夠事半功倍。
背景:
設計師工作3-5年后,一般都磨練成了資深/高級設計師了,都會面臨職業(yè)生涯上的選擇,走專業(yè)還是走管理?有些設計師在公司慢慢干成設計團隊的leder或者是設計組長/主管后,面對著由專業(yè)崗轉為管理崗這個新身份,會有很多不適應。
那么如何快速的進入設計管理崗這個角色呢?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一些個人意見,希望對同時有這種困惑的小伙伴有一些幫助。
讓你快速掌握由專業(yè)人員轉為管理崗的入門4大法則
面對著新的管理角色與職責,我們首先應該從思想與認知上發(fā)生改變,不能再用之前專業(yè)崗的做事方式來面對新的調整與挑戰(zhàn),如何轉變才能勝任新的崗位呢?
我會從1.角色定位,心態(tài)轉變 2.管理理念思路2個方面給大家講講。
管理崗在團隊中是擔任什么角色的呢?我個人覺得設計管理者是最終結果的負責人,領導需要的只有結果。
如果設計任務過程中出現問題,比如完成的設計稿需求方不滿意,你應該第一個一起參與修改方案的討論,用你自己的專業(yè)能力,站在設計目標的角度出發(fā)發(fā)表你的專業(yè)見解,幫助團隊快速推進該事項。
管理者需要團隊效用最大化:讓團隊中的每個成員發(fā)光發(fā)熱
執(zhí)行崗管好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ok了,但是管理者需要考慮的是整個設計團隊的發(fā)展,團隊成員的成長,人才培養(yǎng)。
特別是對于中層管理者來說,對于功勞,你要清晰的意識到,這個是屬于我們團隊的功勞,領導在公開場合表揚你的時候,你應該讓團隊成員感受到功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并不是屬于你的。
但是對于過錯呢?比如某某項目出現了設計問題導致用戶損失后果,自己應該第一個沖在前面擔起責任的人,先把問題解決了,之后再去追究問責,復盤事項,避免下次再發(fā)生。
剛剛轉為管理者的設計師,往往會有這種想法:我的設計技能不是團隊中最強的那個,那個設計能力更強的小張會聽我的安排嗎?是不是我得繼續(xù)加強的設計能力呢?
管理者并不需要成為專業(yè)能力最強的哪個,那樣豈不是變成了專業(yè)崗的發(fā)展路線了。管理者應該明白一點,優(yōu)秀的管理者應該是像一個盆,把各種優(yōu)秀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讓他們協(xié)同工作,把價值發(fā)揮到最大,這才是管理者需要追求的。
總結如下2點:
在設計管理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你的時間基本不在是你自己的,你基本很難在工位上坐上2-4個小時不被打擾,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場景:
場景一:活動運營策劃:“小王,上午10我們運營團隊討論下xxx周年慶活動的策劃方案,需要你參加,幫我們提一提意見,比如設計創(chuàng)意與玩法什么的?”
場景二:產品經理:“小王,我的這個產品交互設計這塊沒有什么想法,如何能夠把這么多信息都展示出來,你幫我給些參考意見吧”
場景三:團隊會議:“小王,下午有一個xxxx會議,請問3點有時間參加嗎”
你會發(fā)現你一天基本上被各種會議啊,協(xié)調事項啊給挾持打斷,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白天上班基本沒有做,只能到晚上加班來完成了。
其實這個時候,上級領導經常會給你說,是你的時間管理不恰當。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呢?讓自己做時間的主人呢?
這里說到一個重要原則:優(yōu)先級安排,60%的時間應該用在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面
為什么你白天沒有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呢?就是做事情缺少優(yōu)先級的安排。說到事情優(yōu)先級判定,就需要介紹一個重要、緊急四象限分析工具。
對應這個四象限圖,你是不是發(fā)現你大部分時間被重要且緊急與不重要但緊急的這2個象限所占滿,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應該怎么按優(yōu)先級安排呢?
1.重要且緊急:精力分配:20%-30%,優(yōu)先處理,立即去做
對于重要且緊急的第一象限應該優(yōu)先處理,因為這個象限的事情都是救火的事情,而且不救就基本會死人的事情,所以應該第一優(yōu)先級處理。
2.重要不緊急:精力分配:50%-60%,未雨綢繆,有計劃去做
但是天天做救火員也不行啊,整個人會疲憊吃不消的,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重要不緊急的第二象限,提前未雨綢繆,做好計劃與預防措施,這個應該是管理者要高度關注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天天當救火員。
3.不重要但緊急:精力分配:15%-20%,盡量減少,交給別人去做
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應該盡量減少,比如會議,如果沒有提前預約你的時間,突然叫你參加會議,你沒有做會前準備,這時你可以拒絕,說下次開會需要提前預約大家的時間。
4.不重要不緊急:精力分配:1%,盡量別去做,避免發(fā)生
不重要不緊急的這類事情,需要避免發(fā)生,甚至可以直接
所以作為一個剛剛新晉的管理者,不要再想之前一樣,團隊成員遇到困難后,就干脆自己上手開干了,這是管理者最忌諱的。因為這樣成員得不到成長,你也會被忙死,而無暇做團隊計劃。
作為管理者也不會每天都干管理事項,自己還是需要保持在專業(yè)方面的精進的,我覺得是4/6開吧,40%的時間用于管理與做計劃,60%用于解決你擅長的專業(yè)方面的設計工作。
當然,時間管理本質是個人管理,只有把個人的工作計劃與時間安排的合理與適當才能事半功倍,我推薦幾個簡單的時間管理工具吧。
·日程表
提前做好一天的、一周的工作安排,晚上復盤今天的工作,同時規(guī)劃好明天的計劃事項?,F在好多在線協(xié)作工具都有這個功能,比如企業(yè)微信的日程表。
蘋果電腦的日歷:日歷上可以直接創(chuàng)建任務,也十分方便。
便簽紙
對于重要的事情,也可以用便簽貼紙貼在自己最醒目的地方,能夠看的到的地方,比如電腦旁。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在實際的工作中,如何讓整個設計團隊緊緊團結在一起,團隊管理更加高效吧!
什么是目標管理法呢?
是以目標的設置和分解、目標的實施及完成情況的檢查、獎懲為手段,通過員工的自我管理來實現企業(yè)的經營目的一種管理方法。——來自百度百科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的實踐》中最先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德魯克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我個人的理解就是:一切以目標為導向,以目標的拆解、執(zhí)行、獎懲為手段,共同向這個方向使力氣,最終高效的完成目標。
那么如何保住最終結果能夠達到呢?這里需要講講一個重要原則:
SMART原則一:S(Specific)——明確性
目標必須是明確的,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目標,并且將目標進行拆解分配到人,然后將目標有效的傳達給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讓大伙都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價值與意義,畢竟大家都不想做一個工具人的。
SMART原則二:M(Measurable)——可衡量性
如何能讓團隊對目標有感知呢?那就是將目標拆解并且量化,可能很多團隊領導定目標會這樣定:我們這個季度要提高我們團隊的設計工作效率。團隊成員聽后感覺很懵,怎么樣叫提高了設計效率,做哪些事情才能提高呢?提高了多少叫提高呢?
團隊成員無法感知,其實這個是一個錯誤的定目標的例子,正確定目標的公式應該是:由之前的25%的設計效率提升到40%,主要從下面3方面拆解:
降低設計稿延期率
降低設計稿改稿率?
提高設計稿開發(fā)還原度
這樣團隊成員才明確了目標,子目標事項清晰,目標可量化可衡量,大家再也不是無頭蒼蠅啦!
SMART原則三:A(Attainable)——可實現性
有些團隊定制的季度或者月度目標太過于高了,員工之前從未達到過,我們制定的目標應該是之前目標的增長率30%-60%之間,大家一起努力可以勾的到的結果。
制定目標應該參考過完的業(yè)績與未來的潛力來綜合考慮,不能直接拍腦袋得出來。
SMART原則四 :R(Relevant)——相關性
相關性很好理解,就是拆解的目標需要與最終目標有必然的關聯性,每完成一項A子目標都會增強B最終目標,形成一個增強回路。
就好比這個季度設計團隊的設計效率需要從25%提升到40%,那么拆解的子目標:降低設計稿延期率,設計團隊每次都按時完成設計稿交付,就能夠提高設計團隊的效率,減少延期率。
SMART原則五 :T(Time-based)——時限性
任何設計任務與項目目標都必須有deadline截止時間,因為我們需要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上線,發(fā)布,進行產品運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緊相扣的。
我們在分布任務的時候必須要明確deadline-截止時間,在過程中追蹤進度,保障每個時間環(huán)節(jié)不會出現差錯。
在具體的設計項目執(zhí)行中,作為管理者主要需要做的就是定目標,盯過程,拿結果,通過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保障最終能到達結果,給團隊與老板一個滿意答案。
由于篇幅問題,我打算分2篇來寫,先寫到時間管理與目標管理2條法則,歡迎大家找我一起討論,如果大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我更新起來也更加有動力!
下期預告:
輕松由專業(yè)人員轉為管理崗的入門4大法則之:有效溝通法則與團隊激勵法則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大牛,別默默的看了,快登錄幫我點評一下吧!:)
登錄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