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少妇,喷水,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天堂网www资源在线

恭喜你成為UI中國推薦設計師 (詳情)
//百度統(tǒng)計 20220402 uicn

您的意見是我們 UI 中國進步的動力!
點擊立即反饋按鈕,發(fā)表您的意見!
立即反饋
QQ群反饋
您也可以加入UI中國官方反饋群進行反饋!
群號:302892100
備注:反饋問題后@管理員能讓我們及時了解您的意見

提交需求

賽事與廣告咨詢合作,請?zhí)顚懶枨蟊韱?,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與您聯(lián)系!

0/20
0/200

設計大賽

  • 設計大賽
  • 發(fā)布廣告
  • 發(fā)布招聘
  • 其它需求

提交完成
感謝您對UI中國的支持和信賴!
蘋果系統(tǒng)字體變遷史
29.9°

前言

要聊“蘋果系統(tǒng)字體變遷史”,本應從蘋果推出的第一臺計算機說起,但由于年代久遠,這一方面的資料也鮮有記錄,所以本文會將時間向后推移,從蘋果歷史上的第一臺圖形用戶界面計算機聊起。

一、沒有名份的“System”與“Icon Name”

1983年1月19日,蘋果發(fā)布了其歷史上第一臺圖形用戶界面計算機 Apple Lisa,這臺計算機是以喬布斯女兒的名字命名的,搭載了 Lisa Office System 操作系統(tǒng)。由于技術(shù)限制,這一時期的計算機字體都是“位圖字體”,位圖字體是由一個個像素點組合而成,在小字號下字形容易受到限制。所以這個時期的 Apple Lisa 在界面顯示上用到了兩種字體,一種用于系統(tǒng)菜單、窗口標題、對話框等場景,一種用于應用程序的圖標名稱。這兩種字體在 Apple Lisa 中并沒有正式名稱,開發(fā)人員只是以使用場景進行了簡單的命名,分別稱為“System”與“Icon Name”。

“System”字重較粗,系統(tǒng)只包含了 12 Point 字號。這款字體給到用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 W 和 V 的設計,一般字體 W 和 V 的兩側(cè)筆畫都是傾斜的,但 System 卻打破了常規(guī),左側(cè)筆畫完全成垂直,右側(cè)筆畫則使用了更大的斜度。這款字體后期釋出了 True Type 版本,也有了正式名稱,被稱為“Twiggy”。設計上保留了原始位圖版本的像素感,獨特的復古風格很容易讓人想起早期計算機時代。

“Icon Name”系統(tǒng)只提供了 9 Point 字號。不同時期小寫字母的字形有較大差異,如 Lisa OS 1.0、2.0 時期小寫字母“i”“j”“l”是帶有襯線的,而到了3.0時期卻拿掉了襯線。再如1.0、2.0 時期的小寫字母“p”“b”筆畫更加幾何化,而到了3.0時期卻更具書法特征,左右筆畫連接處各增加了一處缺口,還原了常規(guī)“p”“b”的字形特征,類似的還有小寫字母“m”“n”等。

二、早期經(jīng)典 Chicago 和 Geneva

Apple Lisa 面世的第二年,喬布斯發(fā)布了蘋果早期歷史上最重要的計算機 Macintosh,搭載了 System 1 操作系統(tǒng)。同 Apple Lisa 一樣用戶界面使用了兩種字體,分別是用于系統(tǒng)菜單、窗口標題、對話框等場景的 Chicago 和用于圖標名稱的 Geneva。

Chicago 是第一款為 Macintosh 開發(fā)的字體,具有較粗的字重,系統(tǒng)只包含了 12 Point 字號。整體字形采用橫平豎直的結(jié)構(gòu),減少了傾斜筆畫的使用,如大寫字母“A”“W”“X”傾斜的筆畫完全被設計成垂直的。以今天的眼光來看,Chicago 并不算一款易讀性高的字體,但早期系統(tǒng)字體除了傳遞信息外,還承擔著品牌塑造的作用,所以在這種語境下 Chicago 是適用的。后來這款字體還被用在 iPod 的用戶界面上,不過這都是2000年后的事情了,當時還引起了不少  Macintosh 用戶的緬懷。

Geneva 的設計靈感來自 Helvetica,屬于新異風無襯線體。當時系統(tǒng)提供了四種字號,9 Point、12 Point、18 Point 和 24 Point,9 Point 應用于圖標名稱。Geneva 與 Apple Lisa 的 Icon Name 一樣,小寫字母“i”“j”“l”等帶有襯線。字母“y”則同Chicago一樣采用了垂直的筆畫設計,大寫字母“M”的中心頂點偏高,數(shù)字“3”的頂部是水平的。

以上兩款字體均來自于設計師 Susan Kare,她是第一代 GUI 設計師,被大家稱為“圖標之母”。早期參與了大部分 Macintosh 圖標與字體設計的工作,除了上述兩款字體,她還設計了 System 1 的其它內(nèi)置字體,如類似于 Times Roman 的襯線字體New York,供開發(fā)環(huán)境使用的等寬字體 Monaco,模擬剪貼風格的字體 San Francisco 等等。而蘋果以世界著名城市命名字體的傳統(tǒng)也是這一時期她與喬布斯確定的。

時間來到80年代末,這一時期蘋果開始了輪廓字體技術(shù)的研發(fā),也就是后面大家知道的“Truetype”,并且計劃將此項技術(shù)集成在 System 7.0 當中。有了輪廓字體技術(shù),還必須擁有對應的輪廓字體,于是1988年字體工作室 Bigelow & Holmes 接到蘋果委托,希望他們可以為 Mac 系統(tǒng)設計新的 Truetype 版本字體。這個項目一共需要設計4種字體,除了界面使用的 Chicago 和 Geneva,還有系統(tǒng)內(nèi)置的 New York 和 Monaco。因為后面兩款字體并不在本文探討范圍之內(nèi),所以以下只對 Truetype 版 Chicago、Geneva 進行介紹。

至80年代末位圖版 Chicago 已在 Mac 系統(tǒng)上運行多年,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款字體也早已成為系統(tǒng)的重要標志,所以設計之初蘋果提出的訴求是希望可以盡量還原位圖版 Chicago 的字形,太大的字形變化可能會導致 Mac 系統(tǒng)外觀發(fā)生改變。位圖版字體無法使用曲線,只有像素狀鋸齒,轉(zhuǎn)換輪廓字體如何處理曲線是最大的難點。設計師調(diào)研之后發(fā)現(xiàn)早期位圖字體打印時,打開“文本平滑選項”就可以得到平滑后類似圓形的效果。Truetype 版 Chicago 在設計時參考了這種特征,將筆畫拐角處的曲線處理成四分之一正圓,將字懷內(nèi)部的曲線處理成二分之一正圓,整個造型有種羅馬石柱與拱門的感覺。除此之外還在字形上增加了一些其它細節(jié),如小寫字母“m”“n”“h”等,在豎畫與拱形筆畫連接處增加了一處缺口,這個缺口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區(qū)分“n”和“o”的頂部造形,提升字體的識別性。

上文說到 Geneva 是一款新異風無襯線體,Truetype 版在設計上也遵循了這一風格特征。字符寬度略微收窄,筆畫粗細更加統(tǒng)一,大寫字母更加幾何化。除此之外, Truetype 版 Geneva 也有一些自身特征,如字懷開口對比一般新異風體會更加開放,字母“m”“n”“h”的筆畫連接處有更深的切口,這些都使它具有更好的易讀性。還有重要的一點 Truetype 版本拿掉了小寫字母“i”“j”“l”的襯線,小寫字母“y”也變成了傾斜的筆畫。作為系統(tǒng)字體 Geneva 的使用時間久于 Chicago,大約16年左右,在這期間備受用戶好評,這款字體至今依舊內(nèi)置在 Mac OS 系統(tǒng)中。

三、曾經(jīng)的備胎 Espy Sans

Espy Sans 最初是作為 Apple Newton 的系統(tǒng)字體開發(fā)的,期間也被用于蘋果的在線服務eWorld。之所以說 Espy Sans 是備胎,是因為蘋果也有考慮將 Espy Sans 作為 Mac OS 的系統(tǒng)字體,用來代替 Chicago,并且在后續(xù)的版本 System 7.5 中內(nèi)置了這款字體。時間來到1997年,蘋果發(fā)布了新版系統(tǒng) Mac OS 8.0,但新系統(tǒng)字體卻并不是 Espy Sans。為此網(wǎng)絡上還出現(xiàn)了一份請愿書吸引了將近2,500名支持者,希望可以扭轉(zhuǎn)蘋果的決定,但蘋果明確表示不會在 Mac os 8.0 中使用 Espy Sans。

Espy Sans 擁有兩種字重 Regular 和 Bold,當時 Newton OS 提供了5種字號,9、10、12、14和16 Point,9 Point 用于圖標名稱,10 Point 用于標題。這款字體屬于人文主義無襯線體,筆畫具有書法特征和更加開發(fā)的字懷,具有較高的易讀性。

四、短暫服役的 Charcoal

剛剛提到蘋果在 Mac OS 8中使用了新的系統(tǒng)字體,這款字體便是 Charcoal。Charcoal 同樣是一款人文主義無襯線體,由設計師 David Berlow 在1994-1997年設計。設計之初蘋果希望 Charcoal 可以保留 Chicago 的某些特征,但是 David Berlow 在進行數(shù)次嘗試后發(fā)現(xiàn)了諸多限制,于是向蘋果建議摒棄 Chicago 的字形特征,蘋果同意后開始了全新的字形設計。由于是替換 Chicago 作為系統(tǒng)字體,Charcoal 設計上依舊保留了較粗的字重,且擁有一般人文主義無襯線體的基本特征。不同的筆畫粗細,開放的字懷,字母降部處理的更短,多文本顯示時可以預留更多行間距,提升文本易讀性。另外重要的一點是 Charcoal 首先在 MacOS 上實現(xiàn)了字偶劇,在特定字母間可以使用更小的間距,使整個界面的字體排印更加協(xié)調(diào)一致。

Charcoal 無疑是一款優(yōu)秀的字體,它擁有極佳的易讀性,也為MacOS 賦予了新的視覺特征。奈何這一時期 macOS 正處于低估,市場份額被其他操作系統(tǒng)不斷蠶食,喬布斯回歸蘋果后開始了新的系統(tǒng)研發(fā)。新系統(tǒng)采用了全新的視覺設計,也更換了新的系統(tǒng)字體,而 Charcoal 僅僅使用了 MacOS 8、9兩個版本,也被稱為蘋果歷史上服役最短的系統(tǒng)字體。

五、為屏幕而生的 Lucida Grande

喬布斯回歸蘋果后開始了新系統(tǒng)的研發(fā),并于2000年發(fā)布了 Mac OS X 開發(fā)者預覽版3,這一版本系統(tǒng)采用了全新的視覺設計,系統(tǒng)字體也由 Charcoal 改為了 Lucida Grande。這款字體來自一個巨大的字體家族 Lucida,它擁有襯線體、無襯線體、哥特體等數(shù)十種變體,是專門為屏幕顯示而設計的,在早期大顆粒像素屏上有著極高的易讀性。而它同樣出自設計 Truetype 版 Chicago 和 Geneva 的字體工作室 Bigelow & Holmes。

Lucida Grande 是變體 Lucida Sans 的修改版本,是為專門 MacOS 定制的 。這款字體共有四種字重 Light、Regular、Bold 和 Black,而 MacOS 中只發(fā)布了 Regular 和 Bold。剛提到 Lucida 整個家族是專門為屏幕顯示設計的,那 Lucida Grande 在設計中都有哪些優(yōu)化呢?

1、X字高的設定:在字體設計中有這樣一種理念,認為X字高定義的區(qū)域提供了小寫字母主要的筆畫特征,增加這一區(qū)域高度可以有助于區(qū)分字母形狀,以便更好的識別。所以 Lucida Grande 在設計中增加了 X 字高,大約占到整個字體大小的53%。

2、開放的字懷:早期大顆粒顯示屏在渲染字體時,尤其是小字號會出現(xiàn)像素溢出的問題,這時候?qū)τ谧謶验_口較小的字體會產(chǎn)生筆畫黏連,導致部分字母識別不清。如字母“C”與字母“O”,字母“S”與數(shù)字“8”,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Lucida Grande 在設計時采用了更加開放的字懷。

3、寬松的字母間距:同樣的像素溢出問題,在多文本顯示下字母更容易黏連在一起,為了提升易讀性,此時需要更加寬松的字母間距,Lucida Grande 在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提供了大于多數(shù)現(xiàn)代字體的默認字母間距。

4、其他細節(jié)處理:除了以上主要特征外,Lucida Grande 還有一些其它細節(jié)上的處理。如加深了小寫字母“m”“n”“h”等筆畫連接處的切口,使用了更加易讀的單宮“g”,而非人文主義體的雙宮“g”,增高了大寫字母的上行線,以更好的區(qū)分大寫字母“I”和小寫字母“l”等等。

Lucida Grande 從 Mac OS X 開發(fā)者預覽版3到 OS X Mavericks 一共服役了16年,在這期間受到了用戶的大量好評,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其易讀性。

六、傳奇字體 Helvetica

時間來到2007年,這一年的6月29日,蘋果發(fā)布了第一代智能手機 iPhone,搭載了 iPhone OS 1 操作系統(tǒng),這一時期 iOS 開始使用 Helvetica 作為系統(tǒng)字體。

Helvetica 是一款新異風無襯線體,由字體設計師 Max Miedinger 和當時鑄字廠主管 Eduard Hoffmann 共同完成。20世紀50年代 Eduard Hoffmann 在瑞士哈斯鑄字廠工作,這一時期哈斯的字體銷量開始下滑,Eduard Hoffmann 委托字體設計師 Max Miedinger 希望可以設計一款新的無襯線字體可以和市場上流行的 Akzidenz Grotesk 進行競爭。1957年他們完成了字體的設計工作,并取名“Neue Haas Grotesk”(拉丁文“哈斯的新無襯線體”)。后來哈斯鑄字廠的母公司 Stempel 為了國際市場考慮,希望將字體名稱改為“Helvetia”(拉丁文“瑞士”),不過 Eduard Hoffmann 認為用一個國家的名稱去稱呼一款字體是不合適的,最終改名為“Helvetica”(拉丁文“瑞士的”)。Helvetica 推出之后便迅速席卷歐美市場,它簡約、理性的氣質(zhì)深受設計師們的青睞,隨后一段時間不管是品牌雜志、廣告路牌、甚至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隨著這款字體的大量使用,大家對他的評價也開始出現(xiàn)兩極分化。喜歡它的人認為 Helvetica 充滿理性、注重功能,代表了現(xiàn)代字體設計。不喜歡它的人認為 Helvetica 過于呆板,沒有任何情感色彩,在小字號下表現(xiàn)不佳。德國字體設計師 Erik Spiekermann 就曾在紀錄片《傳奇字體 Helvetica》中表達過對這款字體的不滿,他認為字體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表現(xiàn)字體的個性化,而 Helvetica 的設計理念不鼓勵任何個人主義,這使字體看起來像是機械的軍隊。雖然他不太認可 Helvetica 的設計理念,但有意思的是,他曾經(jīng)擔任了 Helvetica 升級版本 Neue Helvetica 的設計顧問。

Helvetica 誕生的年代是瑞士風格開始盛行的時期,字形上自然也繼承了這一風格特征,整體來看造型簡約、理性、沒有過多裝飾。如果我們將 Helvetica 同異風體的代表字體 Akzidenz Grotesk 進行對比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 Helvetica 幾乎摒棄了書寫痕跡,更加幾何化,筆畫粗細趨于統(tǒng)一,字懷開口完全水平,如字母“c”“e”等。

再聊回蘋果,這一時期 Mac 使用 Lucida Grande 作為系統(tǒng)字體,為什么 iPhone 卻選擇了 Helvetica?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一下:

1、市場定位:第一代 iPhone 發(fā)布之初就定位于國際市場,而 Helvetica 流行的歷史背景就是國際貿(mào)易增多,所以它是整個國際市場最知名的字體之一,那么 iPhone 為了市場選擇一款大家都熟悉的字體也是無可厚非的。

2、系統(tǒng)設計理念: iPhone 是定位于國際市場的產(chǎn)品,操作系統(tǒng)為了貼合不同地區(qū)用戶,它的設計必須是中性且克制的,這樣的設計理念其實和 Helvetica 的部分理念是契合的,Helvetica 充滿理性、沒有過多的情感色彩,自然不易引起用戶抗拒,可以更好的貼合用戶。

3、大字號的使用:如果對比過 MacOS 和 iOS 的字體規(guī)范,可以發(fā)現(xiàn)同等使用場景下 iOS 字號通常大于 MacOS 幾個量級。這是因為觸控操作需要更大的點擊范圍,具體到界面設計中就必須使用更大的字號。雖然上文說到 Helvetica 小字號下表現(xiàn)欠佳,但奈何 iOS 開始使用更大的字號,這在一定程度上對 Helvetica 的使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七、邁向統(tǒng)一 Helvetica Neue

2010年6月7日蘋果發(fā)布了 iPhone 4,同年7月21日又發(fā)布了 iOS 4,從這一版本開始系統(tǒng)名稱正式從 iPhone OS 改為 iOS,系統(tǒng)字體也從 Helvetica 升級為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Neue 對比 Helvetica 主要做了以下優(yōu)化:

1、增強易讀性:Helvetica Neue 增加了文本默認行高,在多文本顯示下不會過于擁擠,更加清晰易讀。并加寬了部分字母寬度,以增強字母的辨識度,如大寫字母“M”,小寫字母“t”“f”等。

2、改善字形:在 Helvetica 中隨著字重增加,X 字高和大寫字母高度都有明顯的變化,Helvetica Neue 中優(yōu)化了這點,不同字重下 X 字高和大寫字母保持了相同的高度,確保了整體字形的一致。

3、提升易用性:通過對比基礎家族可以發(fā)現(xiàn) Helvetica Neue 增加了很多字重,加上其他變體共有59種樣式,而 Helvetica 只有36種。新增的樣式可以滿足更多使用場景,為字體排印提供更多視覺效果。

既然 Helvetica Neue 在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優(yōu)化,這款字體又是1983年發(fā)布的,那為什么直到此時蘋果才想起使用它?我們可以將目光投向新發(fā)布的產(chǎn)品 iPhone 4,這代產(chǎn)品的一大更新便是采用了 Retina 屏幕,它的顯示精度是過往屏幕的4倍。精細的顯示效果是可以提供更高質(zhì)量的字體排印的,如在早期大顆粒像素屏幕中使用較細的字重,最終的渲染效果可能虛到無法直視,但高精度顯示屏幕可以有效回避這類問題。為了得到更高質(zhì)量的字體排印,Helvetica 替換為更加優(yōu)秀的 Helvetica Neue 只能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在隨后的幾年中,Retina 屏幕也成為蘋果產(chǎn)品的主流,2012年蘋果發(fā)布了配備 Retina 屏幕的 iPad 和 Macbook Pro,2014年又發(fā)布了配備 Retina 屏幕的 iMac。

我們再來看看 MacOS 的情況,2014年6月蘋果發(fā)布了 OS X Yosemite,這一版本系統(tǒng)字體由 Lucida Grande 改為了 Helvetica Neue。當然 Retina 屏幕的使用為這一切提供了條件,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從這一版本起 MacOS 和 iOS 開始了“系統(tǒng)連接”。用戶可以直接在 Mac 上收發(fā)短信和接聽電話,也可以通過 AirDrop 和 iPhone 互傳資料。為了保持用戶切換設備時體驗的一致性,Yosemite 使用了大量 iOS7 的設計語言,圖標趨于扁平,視覺更加一致,系統(tǒng)字體也替換為 Helvetica Neue,從這一時期起蘋果的系統(tǒng)字體開始邁向統(tǒng)一。

八、集大成者 San Francisco

San Francisco 初次和大家見面是在2014年的 Apple Watch 發(fā)布會上,雖然發(fā)布會并未提及任何有關系統(tǒng)字體的事情,但細心的用戶透過現(xiàn)場幻燈片發(fā)現(xiàn) Apple Watch 的界面貌似使用了新的字體,此事還引起了設計師和字體愛好者的強烈討論,紛紛猜測這是什么字體?直到同年11月18日蘋果發(fā)布了 Watchkit 的開發(fā)工具包,大家才在包里發(fā)現(xiàn)了命名為“San Francisco” 的系統(tǒng)字體。

次年 WWDC,蘋果字體設計師 Antonio Cavedoni 正式跟大家介紹了這款字體,不過 San Francisco 并不是新字體的名稱,而是整個字體家族的名稱。該家族下還有兩個字家族 SF 和 SF Compact,SF 用于 iOS、MacOS 等,SF Compact 用于 Watch OS。SF 字形兩側(cè)偏向圓潤,SF Compact 則更加垂直,字母之間也有更大空間,在狹小的屏幕上擁有更高的易讀性。

兩種字家族各自還有兩種不同的視覺字號 Dispaly 和 Text,主要在字形和字母間距上有所差異。Display 的字懷開口偏小,擁有更加緊密的字母間距,主要用于標題。Text 字懷開口偏大,字母間距稍顯寬松,適合多文本展示,主要用于正文。兩種視覺字號以 20 Point 為界,大于等于 20 Point 使用 Display,小于 20 Point 使用 Text。在具體開發(fā)中,工程師無需選擇對應的視覺字號,蘋果提供了完善的 API,只需要輸入字號,系統(tǒng)會自動匹配對應的視覺字號。

時間來到2017年,蘋果在 iOS 11 和 MacOS High Sierra 中推出了 SF Pro,它是 SF 的升級版。主要對 Display 的字形進行了調(diào)整,X 字高和小寫字母的高度都有所降低,而且新增了近 1000 種字形,支持更多語言。

2020年蘋果又推出了 SF Pro 和 SF Compact 的可變字體版本,通過調(diào)節(jié)軸可以實現(xiàn)字重、視覺字號的無極調(diào)整。因為可變字體可以將所有字形輪廓打包到一個字體文件中,所以設計在使用字體時不需要在選擇對應的視覺字號了,輸入需要的字號,可變字體會自動匹配對應的視覺字號。

還有重要的一點,在之前的 SF 版本中 Display 和 Text 直接使用了兩種固定的字母間距,那么從19 Point 到 20 Point 是完全沒有過渡的。而在可變字體版本中設計師將17-28 Point 設定為一個過渡區(qū)域,隨著字號變大,字母間距會逐漸縮小,有了均勻的過渡會得到更加協(xié)調(diào)的排版效果。

2022年蘋果繼續(xù)強化可變字體的功能,新增了3種字寬樣式 Condensed、Compressed 和 Expanded,不同樣式搭配不同變體可以產(chǎn)生豐富的排版效果,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多字體排印的可能性。

歷經(jīng)多年發(fā)展 San Francisco 儼然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家族,除了上述提到的字家族外,還衍生了一些其他變體。

SF Pro Rounded:2019年發(fā)布,SF Pro Display 的圓角化版本,在 iOS 健康和健身App 中被用于數(shù)據(jù)展示。

SF Compact Rounded:SF Compact Display 的圓角化版本,WatchOS 的部分界面字體,在 MacOS Sierra 和 iOS 10 中也被用作聯(lián)系人頭像占位符。

SF Mono:2016年 WWDC 推出的一款等寬字體,主要用于終端、 控制臺和 Xcode 的操作界面。

SF Hello:2016年推出,僅限于蘋果內(nèi)部及獲得許可的承包商、供應商使用。

SF Cash:蘋果錢包 App 中的字體, 這個字體系列有3樣式:SF Cash Chiseled,SF Cash Plain 和 SF Cash Text Condensed Semibold。 

SF Camera:2019年推出,專為 iOS 的相機 App 定制的修改版字體。

SF Shields:首次出現(xiàn)在 iOS 12.1 中,被應用于地圖 App 中某些國家的道路編號。

SF Arabic:阿拉伯文系統(tǒng)字體,2021年發(fā)布在蘋果開發(fā)者網(wǎng)站。

SF Armenian:艾美尼亞文系統(tǒng)字體。

SF Georgian:格魯吉亞文系統(tǒng)字體。

SF Hebrew:希伯來文系統(tǒng)字體。

San Francisco 除了用于系統(tǒng)字體外,在印刷和品牌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2016年蘋果開始將 San Francisco 用作品牌字體,不同產(chǎn)品的 Logo Type 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同時它也被用于各種物料印刷,如蘋果鍵盤上的字體,數(shù)據(jù)線上的字體等。2017年蘋果官網(wǎng)也完成了大部分字體替換,從此 San Francisco 成為蘋果的官方通用字體。較之以前的系統(tǒng)字體,它有著眾多優(yōu)勢,足以稱之為集大成者,另外蘋果對這款字體的功能還在不斷強化,后續(xù)的更新我們依然可以再次期待。


參考文獻:

Typography of Apple Inc:https://en.wikipedia.org/wiki/Typography_of_Apple_Inc.

Lisa Font Charts:https://www.applefritter.com/content/lisa-font-charts

Lisa Type Styles:https://www.applefritter.com/content/lisa-type-styles

Chicago: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cago_(typeface)

Genev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neva_(typeface)

Notes on Apple 4 Fonts: http://cajun.cs.nott.ac.uk/compsci/epo/papers/volume4/issue3/ep050cb.pdf

Susan Kar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san_Kare

Espy Sa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spy_Sans

Charco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coal_(typeface)

Font Bureau: https://typenetwork.com/type-foundries/font-bureau

Lucida Famil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cida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ucida Grande and Helvetica Neue?: https://bigelowandholmes.typepad.com/bigelow-holmes/2014/11/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lucida-grande-and-helvetica-neue.html

Helvetic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lvetica

Helvetica Movi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J411E7QU/

Helvetica vs. Neue Helvetica: The Same but Different: https://creativepro.com/helvetica-vs-neue-helvetica-same-but-different/

Retina displa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tina_display

Apple Font: https://developer.apple.com/fonts/

WWDC Introducing San Francisco, the New System Fon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veNRh-jXU&t=187s

The details of UI typography: https://developer.apple.com/videos/play/wwdc2020/10175/

Meet the expanded San Francisco font family: https://developer.apple.com/videos/play/wwdc2022/110381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更新:2024-07-07

收藏

0人已收藏

  • 10

    作品

  • 3

    粉絲

  • 42

    關注

  • 蘋果品牌字體變遷史
  • 西文字體排印基礎知識篇
  • 產(chǎn)品配色那些事3-我的配色實踐
  • 一組交互動效設計

    猜你喜歡

      蘋果系統(tǒng)字體變遷史

      29.9°

      你確定要舉報蘋果系統(tǒng)字體變遷史

      如果查出惡意舉報,十天內(nèi)禁止提交任何舉報申請。

      0/200

      上傳證據(jù): 超過10M的附件請使用網(wǎng)盤地址

      點擊上傳附件

      對誰可見:

      全部設計師
      • 全部設計師
      • 推薦設計師和認證設計師

      您確認要推薦?

      該作品發(fā)布時間:2024年07月07日

      評分

      完整度

      啟發(fā)性

      勤奮性

      排版布局

      推薦心得

      建議20-200字以內(nèi)

      0/200

      1
      0
      0

      賬號或密碼錯誤,請重新輸入

      賬號或密碼錯誤,請重新輸入

      登錄

      手機號

      發(fā)送驗證碼 120s 驗證碼錯誤

      登錄
      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