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需求
賽事與廣告咨詢合作,請?zhí)顚懶枨蟊韱?,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與您聯(lián)系!
頭上長角,腳上長爪,騰云駕霧,遨游天地
頭上長角,腳上長爪,騰云駕霧,遨游天地——這就是龍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歷代的龍紋不知多少種,而龍爪的數(shù)目也隨著時代的演變愈來愈復雜。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龍(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在紅山文化遺址,出土了距今7000余年的玉龍,是目前能見到玉器中最早的龍形,這枚玉龍,長著野豬模樣的龍頭,有向內(nèi)彎曲的龍尾,但是并未長腳,更無龍爪。在《易,系辭下》說,“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古人把龍、蛇并列,脫胎于蛇的龍,尚未出腳爪。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玉龍(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神鬼氣息濃厚的商代時期,“龍”形就有著巨大的飛躍。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兩件玉龍,婦好玉龍長出了兩只前足,且附有著兩只龍爪,可見商代的龍不僅能在地上匍匐前行,還有了奔跑及飛升的能力。商代晚期有一禮器“龍紋觥”,在龍首上加了兩角,龍就脫離了原生動物,變成了能溝通天地的神獸。
龍紋?。╣ōng)(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到后面戰(zhàn)國時期,龍的形象就被確定下來了,龍有足、有角有爪的形象,并隨著時代演進,慢慢增加爪的數(shù)量。例如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的戰(zhàn)國帛畫《人物御龍圖》,其中的龍前足有爪,爪數(shù)為二,一前一后。
湖南省博物館的戰(zhàn)國帛畫《人物御龍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而傳為晉代顧愷之《洛神賦圖》中那條“翩若驚鴻,宛如游龍”的龍,長出了四條腿,各有三爪。
晉代顧愷之《洛神賦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到了宋代,龍的模樣就變得規(guī)制齊整,從陳容的《九龍圖》,到山西晉祠圣母殿木樁上的盤龍,再到宣化下八禮遼墓壁畫里的龍,都是四腿、四爪。到北宋哲宗年間,朝廷第一次頒布禁令,不允許民眾隨便使用龍的團案,重臣可以破例用龍,不過只能是降龍,不能為飛龍。
陳容的《九龍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到了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將龍變成了皇家禁臠,徹底壟斷了“用龍”權(quán)。在《元史.刑法志》規(guī)定,“諸章服,惟蒙古人及宿衛(wèi)之士,不許服龍鳳文,余并不禁。”非皇家者穿龍鳳紋要判刑,但龍是啥樣子?元廷給出了官方解釋:長五爪二角的,是龍。那么,非五爪二角的龍形生物,就不是“皇家龍”,民間可以“鉆空子”了。于是,在元代的貼花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了三爪“龍”;四爪“龍”。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告知替換)
經(jīng)典紋飾圖賞(懿品博悟供圖)元代-白地黑花龍鳳紋罐-許昌市博物館
時至清朝,有關(guān)龍的解釋終于變得非常狹隘。清朝的龍只是指五爪龍,此之外即便具備龍的外形,也不算是龍,而是蟒。在中國,天子所用的龍的形象一旦被定為五爪龍,那么民間所描繪的龍勢必就都變?yōu)樗淖σ韵碌牧恕4蟾攀菍诟髯缘牡匚欢鰷p龍爪的數(shù)量,地位越低,龍爪就越少,于是就描繪出了三根爪和兩根爪的龍。朝鮮作為中國的近鄰,深受中國思想的影響,凡事都必須比中國退后一步低調(diào)而為,所以朝鮮國王所用龍的形象也定為四爪的,在民間只允許使用三爪四爪的龍。
經(jīng)典紋飾圖賞(懿品博悟供圖)清-紅雕漆海水龍珠長方提盒-開封博物館
經(jīng)典紋飾圖賞(懿品博悟供圖)清-填漆戧金云龍紋葵瓣式盤-故宮博物院
經(jīng)典紋飾圖賞(懿品博悟供圖)清-青花過墻龍瓷盤-嘉興博物館
在皇帝認為,蟒沒了角和足,既不能飛,更不能跑,也就喪失了神性,賞賜給臣子穿戴,對皇權(quán)不成威脅!才會放心的讓民眾使用龍的紋樣。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各國之間的文化正在相互交融,趨于同質(zhì)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正在融入民族的,而我們的傳統(tǒng)吉祥圖案正是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中獨樹一幟,將其繼承和發(fā)揚是我們現(xiàn)在的首要任務,我們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積極的吸收外來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將它們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
以上圖片版權(quán)歸懿品博悟所有,更多詳情可觀看懿品博悟官網(wǎng)。
百度/360搜索“懿品博悟”即可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大牛,別默默的看了,快登錄幫我點評一下吧!:)
登錄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