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需求
賽事與廣告咨詢合作,請?zhí)顚懶枨蟊韱?,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與您聯系!
設計不應該以主觀的美丑來作為評判設計方案好壞的唯一標準
一、面試現狀
1.當面試官說我們作品太丑時
我們在面試過程中,總會遇到面試官主觀的評判我們的設計作品丑;然后我們很慌慌張張的在表現層的維度去辯解,導致越講越亂;面試結束后不斷地自我否定,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自我PUA。
面試官在不了解產品的背景、業(yè)務、目標、用戶等各種因素的情況下,貿然給出“你的作品有點兒丑”的結論;這時不要慌張,也不要試圖去跟他探討美與丑的問題;
比如慌張的去解釋用的什么色彩、運用了什么手法/技法;討論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面試官不是設計師,無法保證在同一個頻道上做到感同身受;設計不應該以主觀的美丑來作為評判設計方案好壞的唯一標準。
二、透過表象看本質
1.分析美與丑的本質是什么
美與丑是極具個性化的,它本質上是根據每個人的背景、所處環(huán)境、認知、喜好,審美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在設計時,重點要聚焦在具體的人身上做用戶分析和洞察,做用戶喜歡的“東西”
這樣在得知美與丑的本質后,就不要試圖從表現層去溝通,要降維打擊,站在更高的視角,從用戶、產品、業(yè)務甚至戰(zhàn)略等維度去溝通。
舉例:目標用戶分別為:40歲、30歲、20歲的三類人群,且背景各不相同,所以視覺、交互都會有極大的差異化;如果40歲的用戶,你的視覺炫酷新穎,用戶反而會不接受;盡管視覺很好。
2.設計只在視覺中自嗨會帶來什么問題
假設我們的用戶是政府背景,人均45歲左右,產品的設計風格緊跟當下時勢,視覺呈現很炫酷;表面上視覺是很不錯,但真的是符合產品定位、用戶認知和使用場景嗎?
根據用戶背景和年齡段兒,我們可以判斷出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和辦事風格是嚴謹的;用戶每天大量時間都在使用一些傳統(tǒng)的辦公軟件,由此判斷出用戶認知是有限的,他們對于新鮮的設計風格和新穎的交互方式接受程度有限,所以上述酷炫吊炸天的方案并不適合用戶;
當我們把酷炫吊炸天的方案交付給客戶時,很大可能會面臨一次次的打回修改,而客戶也提不出具體建議,只會提一些“感覺不對”“這里在大點兒”“這個移到那邊兒試試”這種非常抽象的詞語;明明設計的很漂亮,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只是站在設計的角度去做設計,跟用戶沒有任何關系。
最終結果導致從開發(fā)到設計整個流程反復修改,不僅身心折磨還影響整體的項目進度;所以我們認為“好”得東西,用戶不一定喜歡,因為你并沒有做以人為本、以用戶為本的設計,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嗨炫技;我們并不是用戶,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同理心。
三、拼多多、京東、淘寶舉例
1.設計底層邏輯分析
你覺得拼多多的設計丑嗎,京東、淘寶、拼多多同為電商類的頭部產品,而這三款產品的設計風格卻截然不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拼多多,與其它兩家對比簡直就是土的掉渣;如果拼多多的設計風格改為像其它兩家一樣,那它是否還符合產品特征和目標用戶呢?
顯然是不符合的,拼多多面對的是下沉市場,這部分目標用戶的認知和心智差異化較為明顯;所以設計風格、icon元素就很接地氣,尤其pdd營銷的視覺設計更是拿捏用戶心理。
而京東面向的是具有消費能力的品質用戶,所以整體設計方案都對相對簡約、克制。
2.小結
設計要追溯設計方案是否滿足產品特征,定位是否準確、是否解決了用戶訴求、視覺是否符合用戶認知和心智;將所有的底層邏輯串聯后,在回到表現層進行評判;
通過一些舉例溝通后,最后在落到我們作品的表現層,為何采用這樣的方案、視覺為何這樣呈現等等;這樣我們的設計才是有理有據的;
3.設計來源于生活
比如我們要開一家平價餐館,明明賣實惠的大碗菜,門頭卻設計的富麗堂皇,起了一個高貴優(yōu)雅名字;你的目標用戶看到不敢進,非目標用戶被門頭吸引進來后,發(fā)現掛著羊頭賣狗肉,走了就再也不來了,最終關門大吉。這個道理和設計顯然是一樣的邏輯。
四、最后
1.設計不應該以主觀的美丑來作為評判設計方案好壞的唯一標準
設計沒有絕對的美丑,只有合不合適,設計開始前應該從戰(zhàn)略層向上一層層遞進,最后將用戶進行關聯,找到合適的視覺和交互方案;當我們把設計底層的邏輯向面試官闡述后,最終落到視覺上,這樣才會被認可和理解;
以后在遇到面試官主觀的評判你作品丑的時候,記得懟回去!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大牛,別默默的看了,快登錄幫我點評一下吧!:)
登錄 立即注冊